近日,2025年上海慈善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信弘优配,上海市民政局发布《2024年信弘优配度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从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服务、社区慈善、应急慈善、慈善信托、福利彩票、慈善文化、慈善力量助力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慈善监管等十个维度,全面展现了过去一年上海慈善事业的各项成果。
2025年上海慈善周启动仪式。图片来源:上海市民政局官网
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市新增慈善组织35家(其中新登记成立30家信弘优配,申请认定5家),业务范围涵盖扶老济困、助学助教、儿童关爱、创新研发、人才培养、社区公益、文化艺术等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诸多领域。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市共有慈善组织663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3.84%,其中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40家。
慈善组织中,基金会629家,社会团体2家,社会服务机构32家。全市慈善组织年末净资产合计277.60亿元,年度公益事业支出60.66亿元,超过1000万元的有87家,超过1亿元的有11家,其中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年度公益事业支出近10亿元。
展开剩余66%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市接受慈善捐赠总额81.37亿元。其中:全市社会组织接受捐赠金额79.22亿元(基金会接受捐赠64.85亿元,社会团体接受捐赠2.47亿元,社会服务机构接受捐赠11.90亿元);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接受捐赠金额1.14亿元,公益支出1.11亿元;全市新设立的慈善信托备案信托财产合计1.01亿元。
2024年,上海市慈善组织共开展公益慈善项目8191项,年度受益对象5587.62万人次,项目总支出64.84亿元。从服务对象看,重点关注老幼残及某类特殊人群,也有更多的慈善项目面向普通市民开展。从服务领域看,慈善组织开展慈善项目比较集中的领域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教育类(总数3328个,占比40.63%)、扶贫及社区发展类(1058个,12.92%)、社会服务类(959个,11.71%)、公益事业发展类(690个,8.42%)、医疗卫生类(600个,7.33%)。
在社区慈善方面,2024年,上海深化探索慈善超市多元化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推广销售福利彩票、“零拷”国货商品,持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关注支持孤独症儿童实训和残障人士就业,在社区慈善款物接收与处置、困难群众救助关爱、慈善文化宣传等方面功能不断提升,不少慈善超市成为网红打卡地。
社区基金会不断汇聚基层公益资源,支持开展各类与社区民生密切相关的公益项目。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市社区基金会总数达91家,年末净资产合计2.95亿元,年度收入合计7180万元,年度公益事业支出6335万元。
报告指出,上海大力支持慈善信托发展,鼓励信托业务模式创新,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办法》,依法规范慈善信托备案流程,提高慈善信托备案效率。2024年,全市民政部门备案慈善信托18单,信托财产合计1.01亿元。其中,备案信托财产规模100万元以上的有7单,主要用于助学助教、扶老济困、乡村振兴等领域。上海备案的慈善信托全部设置监察人,确保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受托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市依法备案慈善信托累计57单,累计备案到账资金2.18亿元。
在助力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方面,2024年,上海市慈善组织聚焦云南省、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新疆喀什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信弘优配,以及甘肃、贵州、四川等东西部帮扶协作地区,共组织开展公益慈善项目800多个,总资助金额超3.7亿元,开展的项目除救助帮困和助学助教外,更涵盖了当地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发展、人才培养、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
发布于:北京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