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年同月生赢金配资网
共历金陵烽火岁月
从同窗到伴侣
相守近七十载
用温情书写九秩人生
他们就是南京邮电大学教师伉俪
——陶定琪、赵玉玲
恰逢七夕
让我们一起走进
南邮“九零后”教师伉俪的岁月长卷
看爱情最坚韧美好的模样
烽火同生:共历沧桑,同窗共志
1936年11月,陶定琪与赵玉玲先后生于南京。战火纷飞中,两人分别随家人辗转重庆、安徽避难,少年时代共历山河破碎之痛,共立“强国有我”之志。命运的伏笔就此埋下——这对同年同月生的有情人,将以七十载相守,书写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岁月华章。
展开剩余84%战火淬炼报国初心。1952年,二人以优异成绩被国家统一分配到同一中专,同班同专业学习。1954年因表现突出,中专提前毕业的两人,同时被分配至轻工业部:陶定琪任职人事司,参与编制轻工业部“一五”“二五”计划;赵玉玲在劳动工资司以缜密思维保障劳资运转。四年后,两人在建设中相知相恋,携手与国家发展同频前行。
1958年赢金配资网,国家号召培养知识分子,两人都符合条件,但是赵玉玲主动退让深造机会:“他成绩更优,该为国成才。”她独担承担双方父母及二人的生活费,支持陶定琪考入北京轻工业学院。后因学校教师空缺,陶定琪又通过考试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完成本科后两年学习,毕业后回到北京轻工业学院的讲台。1960年,赵玉玲因工作突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此后,赵玉玲则服从组织安排,被下放至天津市塘沽盐场劳动锻炼,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坚守。此次分离期间,两人每日书信往来,互诉见闻、彼此鼓励,坚信“国家需要我,就要把工作干好”。
奋斗与事业:双份奉献,扎根南邮
后来,北京轻工业学院因重组迁址陕西咸阳。彼时,赵玉玲作为家中独生女,病危的老人无人照料,夫妻二人不得不申请从咸阳调回南京。1981年,在多所院校邀请中,他们最终选择南邮,被其“惜才”诚意打动,从此扎根于此。
在南邮的日子里,夫妻二人以“双份奉献”书写事业答卷。陶定琪执教南邮期间,将专业教育与人生指导相融合。在讲授哲学课程时,他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倡导教育改革,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他常说:“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心灵,而不仅是灌输知识。”
在担任哲学教师的第二年,陶定琪被任命为学校宣传部部长。此后10年间,他兢兢业业地负责全校思想政治与普法教育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央会议精神,筑牢师生思想根基。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法治教育水平,他专门赴省委党校系统学习法律知识。陶先生欣慰地回忆:“当时南邮的法治教育成效显著,在江苏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南邮还应邀在全国普法会议上分享经验。”
尽管行政工作繁忙,陶定琪始终心系讲台,坚持每日往返于课堂与办公室之间,毫无怨言、教学热情不减。他将哲学思辨与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家国情怀,许多学生回忆道:“陶老师的课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思考,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任职期间,陶定琪获得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六环节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赵玉玲则在财务处挑起大梁,从科长晋升至副处长,始终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把关,她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她任职期间,财务处多次被邮电部财务司表彰为先进集体,她用细致与负责,为学校的财务运转筑牢保障。即使在退休后,她仍然关心学校财务队伍建设,为财务制度的完善提出宝贵建议。
在南邮奋斗的日子里,夫妻二人不仅在事业上各展所长,生活中也始终相互扶持、分工默契:家务“谁先到家谁掌勺”,孩子课业陶定琪全包;“校款归她管,家财由我理”的约定更成校园佳话——每月党费缴纳的时日,赵玉玲就到宣传部找陶部长取钱,同事笑迎:“赵老师来领‘家饷’了!”
夫妻二人一个教书育人传薪火,一个恪尽职守保运转,用双倍的坚守与付出,见证并参与了南邮的发展历程。
家庭与生活:相守七秩,温情满溢
从青春相伴到白发相守,二人已携手近七十年。如今年近九旬,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问及长寿秘诀,他们笑言:“除了乐观心态,彼此就是对方最好的‘保健品’。”
在职时身体康健,退休后却历大病磨砺。每当一方卧病,另一方必精心照料、烹制饭菜。陶定琪住院时,赵玉玲定期熬制甲鱼汤;康复后仍雷打不动定期炖汤。陶定琪则总将最营养的裙边夹给赵玉玲。他们的家庭在2001年还获得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2025年值抗战胜利80周年。回望烽火岁月,二老感慨万千,亲见祖国繁荣昌盛、南邮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他们始终关注学校发展,经常参加校园活动,为南邮建设建言献策。他们常寄语青年:“你们生活在最好年代,要继承老一辈‘为国奉献、踏实做事’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学校和国家发展之中。”这份期许里,包裹着他们与南邮半生相伴的深厚情谊。
岁月染白头发,却不改眼中温情。这对教师伉俪用一生证明:最动人的爱情,是并肩奋斗、共赴山海;最珍贵的人生,是为家国与热爱的事业倾尽热忱。
从同窗到眷侣
细水长流 情深不减
于南邮的岁月
是半生奉献 初心如磐
见证家国变迁
是目光所至 皆为盛颜
扎根一方热土
是爱意常青 岁岁甜蜜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编辑:周序
校对:林洋赢金配资网
发布于:北京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