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有所波动。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8%,累计增速较今年前几个月均有回落,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2%。虽然上半年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基本稳定。同时,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达到7.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质生产力领域、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等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资。现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潜力仍然非常大,要注重优化投资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推动投资健康发展。
客观看待投资增速波动
“投资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出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上升,特别是2025年1、2月份增长率一度超过了4%,但从上半年的增长情况来看,投资增长速度出现了累计逐月下滑的情况,需要引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范志勇近日表示。
物价因素是导致投资名义增速波动的一项重要原因。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建筑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扣除相关物价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实际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投资实际增速回落幅度相比名义增速小,基本保持平稳。考虑到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
谈及投资下滑的背后原因融易富,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除高温多雨天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行的暂时性扰动外,投资增速走弱更多反映出国内新旧动能转换阵痛、企业盈利和预期疲弱、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等因素,对投资能力和意愿的持续制约。特别是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民营企业“不敢投、不愿投”现象值得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弱、价格持续低迷以及出口下行预期增强对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形成压制,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对上述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投资增速波动或小幅回落,既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次原因。”盛来运表示,对投资增速的变动要全面来看待。现实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导致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从深层次因素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发展方式转型、新旧动能转变,传统行业投资相对比较饱和,一些产能要出清,这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会加大投资增长压力。
“两新”“两重”政策带动投资结构改善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投资结构正在继续优化改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带动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上半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8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7.4%。
“两新”“两重”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带动相关行业投资较快增速。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6.0%。“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速达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分析,上半年,外部环境冲击、内需不振问题影响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制造业投资继续成为拉动投资的最主要力量。今年年初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发继续推动“两重”建设投资加快脚步,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投资增速,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延续。
伍超明表示,受益于短期“两新”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中长期产业升级和供应链安全诉求共同支撑,中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涨有跌,总体保持较强韧性。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3%。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下滑的趋势引发关注。马泓表示,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为近一年半以来较低水平;同期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超过70天,高于平均水平,且处于历史偏高水平。下半年,由于外需不确定性加大,民企资金周期问题难以短期解决,整体投资回报预期下降,对全年民间投资增速展望保持谨慎。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让民营企业敢投、愿投?近年来,我国持续放宽和畅通民营企业准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规则更透明,环境更公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的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民间资本可参投的领域越来越多。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项目聚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下一阶段,要深入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融易富,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